依法纳税筹划 选择供货商不能只看节税额
2016-4-5 0:0:0 wondial依法纳税筹划 选择供货商不能只看节税额
依法纳税筹划 选择供货商不能只看节税额企业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在采购货物时,选择不同的供货商,企业负担的税负不同。众所周知,在货物不含税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取得17%、13%、6%、4%专用发票和不能取得专用发票时的纳税总额是依次递增的。
由于税收成本的原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了减少因“票”造成的损失,在采购货物时一般尽量不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那里进货,如果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进货,也会使劲压价。笔者认为,这种过分的税收成本导向,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
例如:某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4年5月1日采购货物一批。假设用该批货物生产的产品当月全部销售,售价50万元。
方案一:如果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入,假定该货物的不含税价40万元,进项税额40万元×17%=6.8万元,现金流出额为40万元 6.8万元=46.8万元。应纳税总额为5.1139万元,其中:增值税50万元×17%-6.8万元=1.7万元,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0.1×1.7=0.17万元,所得税(50-40-0.17)×33%=3.2439万元。
方案二:如果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购入,不含税价格为39.4779万元,税务机关按4%的征收率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39.4779万元×4%=1.5791万元,现金流出额39.4779万元 1.5791= 41.0570万元。应纳税总额为10.8569万元,其中增值税50×17%-1.5791=6.9209万元,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0.1×6.9209=0.6921万元,所得税(50-39.4779-0.6921)×33%=3.2439万元。
对上述两个方案,如果从节税额方面选择供货方,很容易作出选择,但这种选择却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对现金净流量、价格折让临界点和其他因素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考虑,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 以单一节税额为原则下——企业会选择一般纳税人进货。其原因是:
(一) 进项税额,方案二比方案一少取得进项税额5.2209万元(1.5791万元-6.8万元)。
(二) 应纳税金,方案二较方案一多纳税5.7430万元(10.8569万元-5.1139万元)。
(三) 结论,选择一般纳税人可以节税。
二、 用现金流量和价格折让临界点进行比较分析——企业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
如果我们运用管理会计中现金流量的方法进行分析,结论会告诉我们:两种方案的现金净流量相等,无论是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买货物,还是小规模企业那里购买货物,没有根本区别。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一个价格折让临界点的问题。
价格临界点,就是在售价相同的情况下,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进货的现金净流量,与一般纳税人企业进货的现金净流量相等的进货价位。简单地说,就是购进环节多支出(或少支出)部分等于纳税环节少支付(或多支付)的部分。
为简化过程,说明道理,我们只考虑销售收入、进货成本、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所得税。经过测算,会发现两个方案现金净流量相等。选择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没有差别。
两个方案比较,方案一在购进环节多付出现金5.7430万元,在纳税环节少缴税金5.743万元;方案二在购进环节少付出现金5.7430万元,在纳税环节多缴税金5.7430万元。
上述结果说明:方案二的购入价位39.4779万元正处于价格临界点上。
三、 综合考虑货币资金价值——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更合理。
除了税收的因素,我们还应该重视另一个重要问题——货币资金价值。货币资金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再投资,货币的总额是会有所变化的。方案二在采购环节现金流出量比方案一少5.7430万元,这部分资金是在下月初申报缴税时才流出的,相当于在不增加任何筹资成本、使用费用的情况下,增加了企业投资和再投资的流动资金。从这个角度来看,选择小规模企业更有利于企业节约开支。
上述例子也引出了一个税收筹划的目的问题。税收筹划为企业提供的是一组智能产品,它为企业创造的综合效益,如果用某一方面的效益标准,很难评价税收筹划结果的好与坏。这要从筹划面对整个购销全过程比较,用综合效益指标进行比较,否则,就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到 T+搜索>>上找一下答案
相关阅读
- 用友软件年度结转操作步骤2019-4-23 8:0:0
- 怎么审核记账凭证用友2019-4-23 8:0:0
- 怎么成批审核凭证2019-4-23 8:0:0
- 怎样反审核凭证2019-4-23 8:0:0
- 怎样取消审核凭证2019-4-23 8:0:0
- 怎样取消已审核凭证2019-4-23 8:0:0
- 怎样审核凭证2019-4-23 8:0:0
- 怎样审核原始凭证2019-4-23 8:0:0
- 怎样审核拨款凭证2019-4-23 8:0:0
- 怎样审核记账凭证2019-4-23 8:0:0
最新信息
![业务招待费财税处理常见问题汇总](http://yun.kuaiji66.com/zb_users/plugin/MiniTu/noimg.png)
业务招待费财税处理常见问题汇总 业务招待费财税处理常见问题汇总 业务招待费的、基本处理规定 第一条:所有的餐费都是业务招待费。 第二条:如果你认为有些餐费不是业务招待费,请参照第一条。 营业执照成立日期前,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是由股东负责的费用。 条例43条: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没有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的规定) 《企业――应用指南》附录(管理费用)明确开办费的核算范围:包括筹办人员职工薪酬、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开办费的核算范围并没有包括业务招待费。但开办费不是正列举, 1、 业务招待费的关键词: 业务、60%、5‰ 孰小原则,60%和5%取其小。 生产经营有关:招待政府工商税务不能扣除。 怎么吃最科学? 营业收入的8.33‰ 2、招待费的核算范围:不仅仅是吃饭。 (1)餐费 (2)接待用的食品、茶叶、香烟、饮料等。 (3)赠送的礼品 (4)正常的娱乐活动 (5)旅游门票、土特产品等 (6)高尔夫会员卡: (7)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企业外部人员的交通费用能否据实在所得税前扣除? 3、关于在建工程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处理问题 答:企业在开(筹)办期间在建工程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计入开办费,生产经营期间在建工程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计入管理费用,按《法》及实施条例规定的标准扣除。 4、2011年发生招待费办公费发票不能在2012年税前扣除 条例第九条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此,你公司2011年发生的招待费、办公费,应属于2011年度的费用,不能在2012年税前扣除。 申辩理由:签字程序。 5、公司经常与客户一起出差考察业务,客户的一些机票等费用是否允许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税法所称与取得收入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据此,在税前扣除时,为客户报销的一些机票等费用属于业务招待费性质,应在税定的比例内在税前扣除。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企业外部人员的交通费用能否据实在所得税前扣除?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因此,企业负担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客户的交通、食宿等费用,如果符合业务招待费范畴的,相关支出可以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 6、企业年会;加班工作餐;出差发生的餐费是福利费还是业务招待费? 稽查认定是业务招待费。 理由: 一是企业分不清是否招待,还是自用,一律作招待费处理。 二是企业分得清,税务稽查不分清,也一律作招待费处理。规避执法风险。 三是60%扣除,考虑了在招待的同时,企业员工情况。 7、员工到外地发生的费用是差旅费还是交际应酬费? 项目部的差旅费应计入开发间接费。 业务人员出差报销的大量票据:车船机票、餐票、景点门票、大额的购物发票。 账务处理: 车船机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差旅费 餐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业务招待费 景点门票:自费。 为客户购买礼品的发票:销售费用。 税务处理: :应将无偿赠送给客户的礼品视同销售处理。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第八款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房地产企业买房赠送行为不征收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 计入差旅费的支出,属于正常的经营支出,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但如果税务机关需要提供证明材料的,需提供证明材料。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应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 计入业务招待费的部分,需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做相应的纳税调整处理。 8、企业召开会议的住宿费、餐费、会议费等应如何处理? 项目部的会议费和住宿费应计入开发间接费。 1)有的企业租用综合性酒店,即住宿、就餐、会议均在一个酒店,会议结束由酒店统一开具会议费发票; 会计处理:管理费用——会议费”或“销售费用——会议费”核算。 税务处理:一般可以全额扣除。 2)有的企业有自己的会议厅,开会在本企业进行,与会人员的住宿与餐费由宾馆承担,会议结束,宾馆开具住宿费发票,饭店开具餐费发票; 会计处理: 住宿费:管理费用——差旅费”或“销售费用——差旅费”核算。 餐费: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税务处理:分别按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规定扣除。 3)有的企业的会议室、职工住宿、职工就餐分不同地点,分别取得会议费、住宿费、餐费发票。 会计处理: 会议费:管理费用——会议费”或“销售费用——会议费”核算 住宿费:管理费用——差旅费”或“销售费用——差旅费”核算。 餐费: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税务处理:分别按会议费、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规定扣除。 9、赠送的礼品是业务宣传费还是业务招待费? 为了宣传本企业的产品,订制如广告衫、印制宣传语的小礼品等。在订货会或商品展销会结束后作为礼物无偿赠送给客户。发生的这样的费用是作为业务宣传费核算还是业务招待费核算呢? 业务宣传费是企业开展业务宣传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主要是指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包括企业发放的印有企业标志的礼品、纪念品等; 账务处理: 有标识的,是业务宣传费, 无标识的,可以认定为业务招待费, 额度较大的礼品,可以认定为行贿支出。行贿支出必须由司法部门认定,税务机关无权认定。 上述是:业务招待与业务宣传、行贿区别 10、员工的午餐费职工福利费还是业务招待费? 公司没有自己的食堂,为解决职工的午餐问题,统一由某餐厅供餐,由公司统一结算,结算时餐厅开具的餐费发票,对于取得餐费发票如何处理呢? 账务处理 以补贴形式入账,餐费不入账, 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核算, 以餐费直接入帐:作为业务招待费核算。 即使在摘要栏内注明是职工的午餐费,同时将就餐的职工姓名及天数和标准详细列明,税务稽查时,也可能会被认定为招待性质的支出。 开餐费,可能被认定为业务招待费。 发补贴,职工福利费。 11、业务招待费证据和证明类资料及文件的准备。 现行税法对业务招待费的总体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但由于其支出是公司税法中滥用扣除最严重的领域,管理难度大,所以,也不排除在税务稽查中,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对所申报扣除费用的真实性进行自我举证。 税务机关有权要求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提供证明真实性足够的有效的凭证或资料,逾期不能提供资料的,税务机关可以直接否定纳税人已申报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权,并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 有关凭证资料要对证明业务招待费的真实性是足够的和有效,并未严格要求提供某种特定凭证。 凭证资料可以包括发票、被取消的支票、收据、销售账单、会计账目、纳税人或其他方面的证词,越客观的证词越有效。 税务机关要求证明真实性,企业也可以事后追补证据。 12、将外购礼品用于业务招待所得税申报表如何填列? 企业已经将外购的礼品支出计入了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在税前已经做扣除,在填表时做了视同销售处理,请问所对应的视同销售成本是否还要填写?如果填写视同销售成本是否存在重复扣除问题? 例如:企业购买100元礼品支出计入业务招待费税已前扣除60%即60元,做视同销售处理调增100元,再做视同销售成本调减100元,这样做,不就等于相当于100元的视同销售收入对应了100元的视同销售成本和60元的管理费用,实际扣除160元么? 缪慧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3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发生额60%扣除,但最高不超过销售收入5‰;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企业将其资产用于交际应酬,应做视同销售。 对企业视同销售行为中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根据以上规定,企业将外购礼品用于业务招待在纳税申报时, 第一,视同销售行为中视同销售收入应在年度申报表附表三第2行作纳税调增,同时视同销售成本在第21行作纳税调减。 第二,按照业务招待费支出发生额60%,和销售收入5‰部分,按照孰低原则确定准予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填入附表三第26行第2列。 第三,将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数额大于准予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的数额,填入附表三第26行第3列。
![用友U8其他暂估入库余额表上月结存金额与本月期初金额不等](http://yun.kuaiji66.com/zb_users/plugin/MiniTu/noimg.png)
用友U8其他暂估入库余额表上月结存金额与本月期初金额不等U8其他暂估入库余额表上月结存金额与本月期初金额不等
U8其他-暂估入库余额表上月结存金额与本月期初金额不等
自动编号: | 8671 | 产品版本: | U8其他 |
产品模块: | 采购管理 | 所属行业: | 通用 |
适用产品: | U821 | 关 键 字: | 暂估入库余额表上月结存金额与本月期初金额不等 |
问题名称: | 暂估入库余额表上月结存金额与本月期初金额不等 | ||
问题现象: | U821采购系统中暂估入库余额表上月结存金额与本月期初金额不等,数量相等。 | ||
原因分析: | 暂估入库余额表的期末结存金额是根据期初金额加上本月入库金额减去本月结算金额临时计算出来的,而期初金额是直接从RdRecords表取iAPrice字段与从PurSettleVouchs表通过计算得出,本月入库金额是从RdRecords表中取出入库数量再乘以fACost字段计算出来的,用户上月自行改过库,但忘了改fACost字段从而出现以上问题。 | ||
解决方案: | 开库改正fACost字段后查询结果正确。 温馨提示: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欢迎进入用友云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