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报表编制探讨
2016-1-27 0:0:0 wondial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报表编制探讨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报表编制探讨 [摘要]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合并报表编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文章从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新模式下合并报表编制的流程、内容和存在的问题,给广大报表编制者以启发。
[关键词]会计;合并;集中;协同
我国企业的合并报表编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在十几年的编制过程中,对于合并报表的争议不断,但合并报表毕竟是反映集团企业整体规模和财务状况的不二手段和唯一工具。合并报表编制是从合并底稿得来,不像个别报表直接由账生成,而合并底稿不容易看懂,这就使得广大会计人员对合并报表望而生畏。且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合并报表还有一些质疑,主要是合并报表是以集团企业汇总报表减去抵销数生成的,而抵销数也就是关联交易数据很难准确取得,这又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准确、完整不统一。在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后,这一情况出现了大幅改观。本文从大型集团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如何改进合并报表的编制进行探讨,以给广大报表编制者启示和建议。
一、合并报表概述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包括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是相对个别财务报表而言的,个别财务报表是单个会计主体出具的财务报表,直接由账务生成。就传统方式来说,合并报表是由个别报表合并生成。一般来说,集团企业会计主体越多,关联交易越多,合并报表编制难度越大。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国家政策导向“走出去”的环境下,企业做大做强已形成共识,企业集团不断形成和壮大。这就需要一份高质量的合并财务报表来满足企业管理层作为决策依据。
(一)合并报表编制范围
通常来说,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是以控制来确定的。也就是应该把哪些会计主体纳入合并范围。笔者认为,从我国国情来说,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确定应该有两个条件:一是有资本纽带关系,即有母子公司关系。在我国有一些依靠集团企业生存的附属企业,也由集团企业控制,领导班子也由集团企业任命,但由于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的产权关系,而不能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二是有控制关系,即集团企业能够决定或者说是调配个别企业资源配置。一般来说控制和持股比例有正相关关系,超过50%的股权通常就具有控制关系,但也存在特殊情况,不足50%的也可能有控制关系,主要是通过约定或委派管理层重要职位。集团企业应该按上述两个条件把子企业全部纳入合并范围,当然,实务操作中有比较复杂的情况,主要是母子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交叉持股,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对于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企业,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二)合并报表编制程序
合并报表的编制程序主要包括几个步骤:
1.会计政策的统一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前,对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会计政策要统一,当然也包括会计期间的统一。在我国,这一步可以省略,因为我国执行严格的会计政策管控,统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2.关联交易对账
这一步比较繁琐,需要收集集团企业所有的内部关联交易账务处理,交易双方要完全核对一致。对于会计主体数量庞大的集团企业,对账工作量非常之大,双方账务处理不同期是最大的困难,对账准确性也直接影响合并报表质量。
3.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合并工作底稿实质是起到合并账的作用,即合并报表的数据来源。先把各成员企业的个别报表按项目汇总,列出抵销列,设置汇总数减去抵销数后生成合并数公式,待抵销数填列后得出合并数。
4.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因为合并报表是站在集团角度上得出的数据,需要将内部交易对合并报表项目的影响剔除掉,在合并报表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这一点可以参照物理学上的内力和外力原理来理解。调整分录是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变权益法处理,然后进行母公司股权和子公司权益的抵销。抵销分录是把原内部交易冲回,视同没有发生。抵销分录的难点在资产内部购建的后续抵销。
5.计算得出合并数据
把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数据填列到合并工作底稿,按公式自动计算得出合并数。这一步要注意抵销数的借贷方向。
二、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内容
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发展产生的财务变革。大型集团企业都试图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来解决会计信息收集加工难、时间长的问题。本文将以省级电网企业(省、市、县三级产权)为例,全方位、多角度阐述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
(一)数据集中模式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建议采用一级数据集中模式。数据全部集中到省级公司,市公司和县公司全部通过局域网远程登录到省级公司数据中心进行财务处理。一级部署有以下好处:一是数据集中到一个地方便于加工处理;二是节约成本,硬件设施配备可以起到集约效应;三是提高安全保障系数,由省级公司统一运维;四是从技术上便于管控集团成员企业。
(二)统一各项财务标准
在一级部署的情况下,财务主数据及核算规则必须统一,这也是会计集中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一是统一会计政策,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差异化处理,制定会计核算手册,对同一经济事项要有唯一的处理规则;二是统一会计科目,所有会计主体使用同一套科目体系;三是统一客户、供应商等其他主数据,为关联交易抵销规则设立奠定基础。
(三)账务集中部署
在各项标准统一的基础上,选用硬件及软件系统,开始集团账务的数据部署。硬件要以满足数据存储及软件运行为前提,网络要能满足大容量数据的传输和本地登录速度无明显差异。财务软件的选型很重要,要以稳定、快速、严密为基本条件,也要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账套设置要包括实际账、差额账、合并账三类,满足合并报表账表对应的要求。账套设置后要输入期初数,期初数包括实际账和抵销账,都要按上年决算数据录入。账务集中部署后,集团企业可以层层穿透各级主体的明细账及会计凭证,在线审核或稽核其账表数据。
(四)凭证协同设置
账务集中部署后,在同一数据中心,可以设置凭证协同规则,部署协同平台。对于关联交易,由一方发起,另一方确认后在两个会计主体同时生成会计凭证,并在抵销账同时生成抵销凭证。要在协同平台中部署所有可能发生的关联交易凭证模板,且限制关联交易只能在协同平台处理。凭证协同平台把事后对账变为事前控制,极大地提升了抵销数据的准确性。
(五)合并报表编制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合并报表的编制与传统意义上的合并底稿编制发生革命性变化。抵销账核对无误后,由合并账直接出具合并报表,而不是由个别报表层层汇总生成。抵销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母公司股权投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权益、利润分配的抵销;另一部分是关联交易抵销。这两部分基本通过协同平台处理,只有少部分权益抵销凭证要手工补录。
(六)凭证关口前移
在满足合并报表编制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凭证关口前移,提高集中核算质量。会计凭证关口前移是指会计凭证直接通过业务前端数据,配置相应的凭证模板由前端业务推送生成会计凭证。也就是会计凭证由前端业务集成生成,对于暂时没有前端业务的经济事项,再辅以单据配置凭证模板。保证会计凭证自动生成,减少人为差错。财务和业务的集成可以选取成熟套装软件实施,目前成熟套装软件国内技术还不成熟,大多企业选取国外知名软件。
三、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报表的连续编制
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报表不需要每年重新编制合并底稿。在期初抵销数据录入后,每年抵销账只反映变动部分。
(一)股权抵销的后期处理
本年对子公司新增股权投资,可以直接生成股权投资和实收资本的抵销分录。除新增投资外,需要在抵销账补录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抵销凭证,因为按新准则合并报表编制规则,合并报表的盈余公积等于母公司盈余公积。
(二)关联交易后期处理
关联交易的后期处理主要是指上期未实现利润在本期的回冲。例如内部购建固定资产,在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原值是不一样的,在本年个别报表提取折旧需要在差额账调整。该类调整需要建立抵销固定资产卡片,在抵销账中按月运行折旧提取程序,生成红字冲销凭证。
四、合并报表编制新模式的成效和问题
通过以上三部分内容可知,新的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报表的编制变得简单、准确。彻底放弃了合并底稿繁琐的编制过程,揭开了合并报表的神秘面纱。
(一)提高了关联交易对账的时效性
关联交易对账是合并报表编制的重点和难点,在集中核算模式下通过协同平台解决了该问题。协同平台部署是一个复杂艰巨的工程,要逐项梳理关联交易经济事项,设定凭证模板。协同平台难点主要集中在内部购建固定资产、内部金融服务、内部保险服务。大型集团企业实施协同平台一般都要几年的时间,视业务复杂程度而定。但一个成熟的协同平台创造的绩效也是可观的。
(二)提升了合并报表质量
由于关联交易对账工作量很大,尤其是会计主体超过500个,业务板块较全,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的时候,对账工作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传统的合并报表编制往往采用重要性原则,对于双方核对不一致的时候,抓大放小、以小抵账。会计信息质量虽然不受大的影响,也不会造成错误决策,但作为会计信息反映的载体还是受到质疑的。协同平台的实施使合并报表质量有了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三)引入合并账概念
通常我们讲会计信息质量的时候,要求账表一致、账证一致,账是表的数据来源。而合并报表是根据合并底稿得来,虽然财政部后来要求合并底稿视同总账作为会计档案管理,但我国毕竟没有统一的合并底稿格式。抵销账和实际账构成的合并账解决了合并报表的尴尬。
(四)未实现利润不能精确计算
协同平台把合并报表的精确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并没有解决未实现利润精确计算的问题。一般的做法是根据毛利计算确定的,毛利是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相除所得,也已被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认可。毛利没有考虑税金、期间费用及机关本部的管理费用,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在集中核算模式下,会计信息更容易采集,应该采用更加科学准确的毛利计算方法。
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到 T+搜索>>上找一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