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化评估为手段 加强棉纺行业税收管理 以科学化评估为手段 加强棉纺行业税收管理
以科学化评估为手段 加强棉纺行业税收管理
黄冈市国家税务局
按照省局提出的以行业纳税评估为突破口,全面提升评估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工作思路,我市从2006年确定棉纺行业作为全市重点评估行业,并在棉纺加工企业较多的黄梅、龙感湖两个局进行大胆尝试,开发了农产品收购价格采集系统,建立了由5项增值税评估指标与4种数学评估模型组成的棉纺行业评估指标模型体系。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积极运用纳税评估的有关指标对该行业的异常户进行案头分析,深入组织各区县级国税机关开展对该行业的纳税评估,2006年至今,我们共对全行业的65户企业进行了重点评估,通过评估补税123万元。纳税评估的深入开展,有效地加强了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监控,全市棉纺行业税收管理质效得到有效提高,棉纺行业平均税负由2005年度的2.31%提高到目前的3.26%,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摸清基本情况,掌握行业特点
(一)基本情况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产品的生产及加工,尤其是棉花的生产加工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2007年全市计划植棉65万亩,实种面积达到78.97万亩,实种比去年的64.17万亩,增加14.8万亩,增幅23.1%(2006年增幅为21.7%)。全市共有棉纺织企业65户,其中黄梅、龙感湖两地是我市的主要产棉区,近几年来棉纺行业发展迅速,两地现有棉纺企业 26家。其中环锭纺企业 21户,气流纺企业5户。环锭纺企业中,设备能力在1万纱锭以上的有7户,1万纱锭以下的有 14户,小户企业占了总数的66.7%;气流纺大部分为两台套设备的企业,2006年棉纺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6563万元,实现增值税 1518万元,分别占黄梅、龙感湖增值税收入的20%与60%,成为当地的重点税源。
(二)行业特点
我市棉纺织业总起来讲,虽然起步较早,但是由于地处大别山腹地,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不足,导致整个行业发展不足,目前尚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一是工业总量和规模不大。大企业不多,小企业不强。全市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中,没有 1家大型企业,没有一家过10亿元的大企业。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的比重只占全市的25%,支撑拉动作用不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到全省的3%。
二是产业层次较低。全市棉织企业数量较多,呈现出小型化和分散化的特点,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梅、龙感湖、麻城和黄州城区。产业层次大多以棉纺纱等原材料加工为主,明显呈现出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内部结构的特征。
三是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不高。 我市棉纺行业以棉及棉型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进行纺纱,目前纺纱工艺多以环锭纺为主,个别采用气流纺工艺。环锭纺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为:棉花、化纤→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落筒→包装,气流纺的工艺与环锭纺相比,减少了粗纱和细纱两道工序,一般生产较粗的棉纱,气流纺的工艺与环锭纺在梳棉与并条的工序上产生一定量的废棉和下脚料。
四是原材料和产品的购销单一。棉纺企业生产投入的原材料以皮棉为主,原材料采购渠道主要通过企业在当地或附近的产棉区设立收购点,开具收购发票直接从农户或商贩手中购进,资金的结算大多采用现金交易。在销售环节产品直接对针织生产企业供货,销售地区以江浙、福建、广东为主,资金的结算以银行汇票为主,少量现金结算。
二、棉纺行业主要偷税手段分析
从我们多年在棉纺行业管理的实践来看,由于收购凭证管理不到位,多数棉纺企业存在着长期低税负甚至是负税负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是不法企业不断通过“账外账”、造假账等方式,在购销两个环节采取不正当手段造成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
(一)虚开收购价格,调节应纳税额。按现行政策规定,一般纳税人直接向农业生产者购进棉花,可根据买价按13%的抵扣率计算进项税额。但从日常管理中发现有的企业不是根据实际收购的数量或价格开具收购发票,而是根据调节税额的需要虚开收购发票,虚增收购数量或价格,以达到多抵进项税额的目的。如对黄梅某纺织公司的评估中,发现该企业仅3月份一个月,就将收购环节支出的每吨100元包装整理费用计入收购价款,虚增棉花收购价格开具收购发票抵扣进项税额2600元。
(二)乱开收购发票,扩大使用范围。按现行政策规定,棉纺企业从非农业生产者手中购进棉花,应凭取得的普通发票计算抵扣进项税额。但由于种种原因,棉纺企业从棉花商贩购进的棉花,通常很难取得普通发票,为了抵扣进项税额,只好违规开具收购发票,这样不仅扩大了收购发票的开具范围,违规抵扣进项税额,而且客观上帮助了棉花商贩偷逃税款。例如,在日常管理中查验某纺织有限公司时发现,该公司存在对同一姓名、同一身份证、同一地址的售棉人连续开具多笔收购发票的情况,经过评估查实,该企业从从商贩手中购进棉花违规开具收购发票造成当期多抵扣进项税额1.63万元。
(三)全面现金结算,销售账外循环。一些企业采用现金结算、账外循环的偷税手段,使收购的一部分棉花从采购开始、到加工、销售根本不在对外账上反映,仅通过盘点库存往往难以证实纳税人是否存在少计销售的问题。例如,在对某棉纺有限公司进行评估时,评估人员运用纺织业评估模式中的耗电量指标对企业进行审核评析,经查实该企业采用“账外账”方式进销都不入会计账簿,少计销售收入310万元,少提销项税额52.7万元。
(四)利用往来科目,隐匿应税销售额。不少棉纺企业把销售收入挂在往来账户的贷方,隐匿应税销售收入或推迟确认收入的实现,既影响了增值税的及时足额申报,又造成利润不实、少缴企业所得税。在对某棉纺公司进行纳税评估时,评估人员发现该企业“应付账款”账户数额偏大且对应关系异常,查出该企业将60.8万元销售收入挂在往来账户上少申报销项税额8.83万元的偷税行为。
(五)下脚料直冲成本,少报应税收入。从棉纺企业的生产工艺看,在清花、梳棉过程中必然有落地棉和下脚料产生。对落地棉和下脚料,有的企业仅在仓库保管账上记载,会计账面不予反映,销售款也不作“其他业务收入”处理,更谈不上计提销项税额。有的企业虽然对落地棉和下脚料会计账面有记载,但销售款直接冲减生产成本处理,同样没有计提销项税额。
三、管理难点分析
通过日常管理及对棉纺行业评估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我们认为,如何监控棉花收购价格和数量的真实性,避免虚增收购价格和数量,扩大进项税额抵扣,是当前棉纺行业管理的主要难点。具体表现在:
(一)收购对象认定难。按现行政策规定,只有农业生产者自产自销的农业产品,才属于免税农业产品,准予开具收购发票抵扣进项税额。但在收购业务中,很多企业购进的棉花往往都是从商贩手中购买,为防税务机关检查,他们还能相应的提供一些农业生产者身份证复印件和出售棉花的时间、数量和价格等相关资料,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很难区分和查实农业生产者和非农业生产者的身份。
(二)收购业务真实性认定难。通过多抵扣进项税额的方法进行偷税是一些棉纺企业经常使用的手段。有些企业为多抵扣进项税额,采取虚抬收购价格和虚增收购数量的手段多抵扣进项税额,有些企业在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况下而不按规定取得,采取自行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进项税额,面对交易频繁且数量较大的收购业务,而且收购大多采用现金交易,在管理中很难通过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对企业的库存进行盘点来查明收购业务及收购数量的真实性。
(三)库存查验掌控难。由于棉纺企业在收购环节大多是收购人员携带现金在产棉区设立多个网点直接开具收购发票购买棉花,再经过整理打包运回仓库的复杂性特征使得企业库存与会计帐目很难相符;在销售环节多数企业在外都设立销售办事处,棉纱的存放地点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加上企业之间的灵活交易,要核查库存多少以及是否及时入帐很不容易。
(四)物耗水平掌握难。收购的同一种棉花由于级别不同,成分中含有水分、杂质量就有所区别,其投入产出比也就不同,企业往往会以棉花级别低,水分和杂质含量高低为借口,扩大投入量,虚增原材料数量,导致投入产出比难以确定,企业帐外经营难查处。
四、制定指标模型,开展行业评估
一年多来,我们针对棉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从建立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入手,先后对华联纺织、华昌纺织、等27户(次)税负率偏低的棉纺企业进行了重点纳税评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6年至今我市黄梅、龙感湖两地棉纺行业评估补缴增值税107.36万元。
(一)做好基础工作,夯实评估基础
由于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一直处于摸索阶段,尽管总局下发了评估办法,省局也开发应用了相关软件,但是纳税评估在具体实施中一些细节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给基层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为了做好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我们立足棉纺行业纳税评估,在诸如评估文书运用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纳税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是统一纳税评估文书。为了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效率,规范纳税工作中表证单书的使用,我们对全市评估工作流程进行了整理规范,从选案——案头分析——评估约谈——实地调查——处理意见等环节需要使用的文书进行了统一规范。
二是制作评估模板。针对基层评估人员写作表达能力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的客观现实,我们选择了一户评估质量较高的企业,作为典型案例制作成纳税评估模板挂在科室网页,供各区县级税收管理员在评估工作中参考和借鉴,使评估人员非常直观的掌握纳税评估工作怎么开展、文书怎样使用、案头怎样分析、约谈怎样进行、报告怎样撰写、结果怎样处理等评估技巧。
三是建立农产品收购价格适时监控机制。为了准确掌握农产品适时的收购价格,为日后的纳税评估和稽查工作提供价格的历史信息,我们在黄梅县国税局以局域网为依托建立了农产品收购价格采集系统,定时由税收管理员对当地的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进行定期采集,把采集的农产品市场价格输入采集系统,并与企业开具收购发票的价格进行比对,判断是否存在虚增收购价格的问题,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就利用了这些数据发现了企业虚增收购价格多抵扣进项税额的疑点。
(二)摸清行业特性,合理设置评估指标模型
为掌握棉纺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与税收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评估针对性和工作效率,我们选取了4家财务核算健全、财务指标可靠、纳税意识较强的企业进行调查测算,制定棉纺行业税收预警值与纳税评估模型。我们利用CTAIS系统中的数据定期对棉纺加工行业的申报数据进行分析测算,省局评估软件正式运行后,参照全省的相关数值确定了我市棉纺行业“基本预警值”及预警控制指标并予以公布。
一是行业基本预警指标。包括“税负率”、“销售额变动率”、“销售毛利变动率”、“四小票抵扣税额差异率”等。我们测算的2006年度棉纺行业最高税负率为4.32%,最低为2.27%,平均税负为3.06%,企业的销售额变动率上限为43.61,下限为-35.13%,平均销售额变动率为37.91%,销售额毛利变动率为8.05%,最高为18.43%,最底为-4.06%,四小票抵扣税额差异率为6.19%,最高为28.56%,最低为-13.37%。(具体见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