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内控理论坚持创新
2016-1-30 0:0:0 wondial基于风险管理的内控理论坚持创新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控理论坚持创新 3C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把复杂多样的内部控制过程简单归纳为目标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内部监督等基本程序,从而实现内部控制构建与实施成为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理论架构
简单说,3C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理论结构的内在逻辑层次为:内部控制假设是逻辑起点,是第一层次;内部控制定义界定了内控是什么,是第二层次;内部控制作用明确了为什么要内控,是第三层次;内部控制目标承诺了内控想要什么,是第四层次;内部控制主体交待了谁来干内控,是第五层次;内部控制内容、内部控制分类从不同层面界定了内控干什么,是第六层次;内部控制原则、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方法、内部控制方式从总体上阐述了如何干内控,是第七层次;内部控制融合指出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相融合是发展局势,指明了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是第八层次。3C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理论结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是有主次的。
3C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理论结构,就是要以风险管理为基础,把风险管理自始至终融合在内部控制理论结构之中,以便更好的指导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实践。
3C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实务指南摒弃了把内部控制实务重点放在基于五要素(或八要素)的内部控制体系上的权威做法,而这或是内部控制长期难以落地、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原因。
3C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实务指南强调,内部控制实务范围要涵盖各个部门、各项业务,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各个岗位、每个员工以及各项业务的每个环节,要加强重点流程与特殊业务的内部控制,着力抓好资金、投资、采购、基建、销售、产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关键业务流程控制,加强境外资产、金融及其衍生业务、重大经济合同和节能减排等特殊业务的内部控制建设,建立重大风险预警与应急机制,制订和落实应急预案;明确内部控制实务到底有哪些,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也因管理需要的不同而不同,不能模式化、固定化;明确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实务范围应以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起点,特别要结合自身的情况确定内部控制实务的范围和重点,真正让内部控制成为扎根于企业的内生机制,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强调内部控制实务工作要与风险管理实务工作相融合,以减少不必要地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研究报告”趋同与创新并举
中天恒3C框架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在大胆借鉴了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中国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力求自主创新,既与国际权威框架相趋同,与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相融合,又突出了自身特色,没有局限于表面化的比较或者全面的照搬,而是借鉴中有选择,吸收中有创新,是趋同与创新并举。简单来说,其主要创新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搭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探讨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合之道;规定了基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自身的流程化。
总体来说,与国内外内部控制规范及理论相比较,其创新点主要表现在:
“研究报告”放弃了内部控制要素内容。不论的国外权威框架,还是国内政府监管部门颁布的规范,都把内部控制要素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论述的。但内部控制要素到底是什么,由哪些元素构成,每个要素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结构如何,理论上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在实践中也是比较混乱的,且实用性不大。因此,经反复研究,“研究报告”最终还是放弃了内部控制要素这个概念。
“研究报告”没有引入“控制环境”(“内部环境”)概念。不论是控制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认为是内部控制基础,但对这个基础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国内外解释各不一样,难有统一的说法。内部控制基础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可以说,理论是基础,人员是基础,制度是基础,技术是基础,内容应该是非常宽泛的,不是“控制环境”(“内部环境”)这个概念能够涵盖的,倒不如就说内控基础更直接些。事实上,大多内部控制规范界定的“控制环境”具体内容,如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内部审计等,都是内部控制中管理控制或业务控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取消“控制环境”(“内部环境”)这个概念,把相关内容统一到内部控制实务层面一并讨论,这至少显得不重复。“研究报告”将COSO(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的英文缩写)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控制环境”要素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环境”中的具体内容融入了实务指南之中。
“研究报告”没有引入“信息与沟通”要素。信息在现代社会很重要,沟通无限,内部控制构建与实施的全过程都涉及“信息与沟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独立出来,应该贯穿于内部控制构建与实施的全过程。
“研究报告”增加了内部控制假设、内部控制内容、内部控制原则、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方法、内部控制方式、内部控制融合等内容,突出了内部控制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
“研究报告”在结构形式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构逻辑关系简单明了。在总体结构上,从理论到操作,从操作再到实务,依次增进,相互衔接,逻辑关系简单明了。具体内容上,把内部控制定义集合分为广义内部控制定义、不同类型主体内部控制定义和同一主体不同视角内部控制定义三个层次;将内部控制目标体系分为总体控制目标和具体控制目标两层次;把内部控制原则区分为基本原则和一般原则两个层次;把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划分为内部控制设计、内部控制执行、内部控制监督三大阶段,再在上述三大阶段的基础上设计出多层次具体的流程等等。二是内容力求全面系统。“研究报告”既有理论结构,又有操作规程,还有实务指南,内容全面系统。三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研究报告”融理论于实践,寓实践于理论,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到 T+搜索>>上找一下答案
相关阅读
- 用友软件年度结转操作步骤2019-4-23 8:0:0
- 12.1用友 备份2019-4-23 8:0:0
- 12.1用友不能自动备份2019-4-23 8:0:0
- 840d nc备份2019-4-23 8:0:0
- k3 反审核凭证2019-4-23 8:0:0
- k3凭证审核的设置2019-4-23 8:0:0
- k3固定资产卡片删除2019-4-23 8:0:0
- kis旗舰版凭证反审核2019-4-23 8:0:0
- nc100电脑报价2019-4-23 8:0:0
- nc6.3报价2019-4-23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