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减少纳税筹划风险
2016-2-5 0:0:0 wondial企业如何减少纳税筹划风险
企业如何减少纳税筹划风险纳税筹划是企业理财的重要手段之一,纳税筹划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稍有疏忽也会给企业带来筹划风险。所谓纳税筹划风险,是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因各种因素的存在,无法取得预期的筹划结果,反而付出远大于收益的风险。
纳税筹划风险
纳税筹划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性风险
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与判断、对纳税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对纳税筹划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影响,具体来说,如果纳税人的业务素质较高,对税收、财务、会计、法规等方面的政策与业务有较透彻的了解,并且掌握程度也较高,那么其纳税筹划成功的可能性较高。反之,若纳税人业务素质较低,对税务、财务、会计、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没有经过深入系统的学习,那么其纳税筹划失败的可能性会较高。但是,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纳税人对税收、财务、会计、法规等相关政策与业务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因此,其纳税筹划的风险较大。
(二)操作性风险
由于纳税筹划的固有特点是“与法共舞”,即纳税筹划经常是在税收法规规定性的边缘操作,以帮助纳税人实现利益最大化;加上我国税收立法体制层次多,立法技术不高,不仅法规内容存在着很多模糊之处,而且法规之间还有一些冲突或摩擦,即使是专业人士有时也难以准确把握,这就给纳税人的纳税筹划带来了很大的操作风险。
从实践中看,操作风险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运用和执行不到位的风险,如残疾人员比例不足却享受了福利企业优惠,利用再生资源的比例不足却享受了有关环保方面的税收优惠等。
二是在系统性纳税筹划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的整体性把握不够,形成纳税筹划的综合运用风险,如在企业改制、合并、分立过程中就涉及到多种税收优惠的操作问题。根据有关规定,在一般情况下,被合并企业应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被合并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不得结转到合并企业弥补,但如果合并企业支付给被合并企业或其股东的收购价款中,除合并企业股权外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或支付的股本的账面价值)20%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被合并企业可以不确认全部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不计算缴纳所得税,其合并以前的全部企业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担,以前年度的亏损,如果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可由合并企业继续按规定用以后年度实现的与被合并企业资产相关的所得弥补。
由此可见,如果不能系统理解和全面掌握相关政策,并加以综合运用,就很容易顾此失彼,导致纳税筹划失败。
(三)成本性风险
任何一项经营决策活动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经营者带来经济上的效益,另一方面决策本身也需要耗费费用。纳税筹划在给纳税人带来税收利益的同时,也需要纳税人为之支付相关的费用。纳税人为选择纳税筹划方案而付出的税收法律政策的研究、学习费用,为实施纳税筹划而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费用等都应当视为纳税筹划的费用。如果纳税人寻求税务代理机构为其进行纳税筹划,则税务代理费用就是筹划费用。自然,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也面临着成本性风险,筹划成本可能会大于筹划收益。如果纳税人的纳税筹划费用大于筹划收益,即使税收负担降低了很多,纳税人仍然必须承担因筹划而引发的风险和损失。
(四)认定性风险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生产经营行为,其方案的确定与具体的组织实施,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但是,纳税筹划方案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的最终认定。即纳税筹划方案是否真正符合法律精神,需要由税务机关最终裁定。如果纳税人所选择的方法不符合法律、政策的精神,那么,税务机关会视为避税,甚至当作偷逃税,则纳税人可能会被税务机关处罚。
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纳税筹划的风险会给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带来很大的危机,所以对其进行防范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可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防范和管理。
(一)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树立纳税筹划风险意识
首先,企业应加强税收政策的学习,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做到深入、透彻、全面了解国家和当地的税收法律法规。只有全面了解,企业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保证自身采取的纳税筹划行为真正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尤其是那些立足长期的纳税筹划,要求筹划人员要时刻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及时系统地学习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掌握税法的细节变动,建立税务信息资料库,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把握宏观经济动态,合理预期税收政策及其变动,科学准确地把握税法精神,确保纳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预见性和准确性。
其次,企业应密切关注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动。成功的纳税筹划应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化,尤其是要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变动,一个企业若是能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及时对纳税筹划作出适当调整,不但能减小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而且还能为企业增加效益。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尽力熟悉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认真掌握自身生产经营的相关信息,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仔细研究,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税收法规规定的筹划方案。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无论是从事纳税筹划的专业人员还是接受筹划的纳税人,都应当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涉税事务中始终保持对筹划风险的警惕性,千万不要以为纳税筹划方案是经过专家、学者结合本企业的经营活动拟订的,就一定是合理、合法和可行的,就肯定不会发生筹划失败的风险。企业管理者应当意识到,由于目的的特殊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性、复杂性,纳税筹划的风险是无时不在的,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从筹划的实效性看,仅仅意识到风险的存在还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纳税筹划预警系统,对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风险,立即向筹划者或经营者示警。
纳税筹划预警系统应当具备以下功能:
(1)信息收集功能。通过大量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市场竞争状况、税务行政执法情况和企业本身生产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对采取相关措施,对可能存在的纳税筹划风险进行了控制。
(2)危机预知功能。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引起发生纳税筹划风险的关键因素时,该系统应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筹划者或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风险演变成客观现实,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风险控制功能。当纳税筹划可能发生潜在风险时,该系统还应能及时寻找导致风险产生的根源,使筹划者或经营者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遏制风险的发生。
(三)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实现收益最大和成本最低的双赢目标
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因此,纳税筹划还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既考虑纳税筹划的直接成本,同时还要将纳税筹划方案比较选择中所放弃方案的可能收益作为机会成本加以考虑。只有当纳税筹划方案的成本和损失小于所得的收益时,该项纳税筹划方案才是合理和可以接受的。
(四)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税务征管的要求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由于许多活动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的,纳税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比如纳税筹划与避税的区别等,况且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从事纳税筹划人员在正确理解税收政策和财会知识的同时,密切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事实上,如果不能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纳税筹划方案不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就难以体现它应有的收益。因此,在纳税筹划中,企业除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注意税务风险的控制外,还应密切保持与当地税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在某些模糊或新生事物的处理上及时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尽量降低风险,争取最大的收益。
由于纳税筹划目的的特殊性,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面对风险,筹划人应当主动出击,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纳税筹划的收益,实现纳税筹划的目的。
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到 T+搜索>>上找一下答案
相关阅读
- 12.1用友 备份2019-4-23 8:0:0
- 12.1用友不能自动备份2019-4-23 8:0:0
- 840d nc备份2019-4-23 8:0:0
- k3 反审核凭证2019-4-23 8:0:0
- k3凭证审核的设置2019-4-23 8:0:0
- k3固定资产卡片删除2019-4-23 8:0:0
- kis旗舰版凭证反审核2019-4-23 8:0:0
- nc100电脑报价2019-4-23 8:0:0
- nc6.3报价2019-4-23 8:0:0
- nc价格2019-4-23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