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免)税管理及税收筹划(中)
2016-1-21 0:0:0 wondial出口退(免)税管理及税收筹划(中)
出口退(免)税管理及税收筹划(中) 出口退(免)税管理中常见税务风险
企业出口退税常见的风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内部和外部环境。内部主要是企业业务的类型、运营内容和企业自身的内控制度完善程度;外部主要是税务机关的监管、稽查以及税务政策的复杂多变和调整。
加工贸易企业
免税进口料件内销;
混用串料;
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
来料加工中耗用的水电费进项税转出容易被忽视;
同时有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及深加工结转业务,如何准确划分各项不同税务处理业务的进项税额。
外贸企业
境内货源地报错;
核销单改单造成延期申报;
四自三不见业务的风险(外贸企业将自己的相关资格给其他企业使用),会有停止或取消出口经营权的风险。四自三不见是指:自带客户、自带货源、自带汇票、自行报关;不见进口产品、不见供货货主、不见外商。
生产企业
视同出口货物的7种情形(财税[2012]39号)
1.出口企业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境外投资的出口货物。
2.出口企业经海关报关进入国家批准的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域)、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下统称特殊区域)并销售给特殊区域内单位或境外单位、个人的货物。
3.免税品经营企业销售的货物[国家规定不允许经营和限制出口的货物(见附件1)、卷烟和超出免税品经营企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规定经营范围的货物除外]。具体是指:(1)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海关报关运入海关监管仓库,专供其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统一经营、统一组织进货、统一制定零售价格、统一管理的免税店销售的货物;(2)国家批准的除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的免税品经营企业,向海关报关运入海关监管仓库,专供其所属的首都机场口岸海关隔离区内的免税店销售的货物;(3)国家批准的除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的免税品经营企业所属的上海虹桥、浦东机场海关隔离区内的免税店销售的货物。
4.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销售给用于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国际招标建设项目的中标机电产品(以下称中标机电产品)。上述中标机电产品,包括外国企业中标再分包给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的机电产品。贷款机构和中标机电产品的具体范围见附件2。
5.生产企业向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销售的自产的海洋工程结构物。海洋工程结构物和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的具体范围见附件3。
6.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销售给国际运输企业用于国际运输工具上的货物。上述规定暂仅适用于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的货物,国内航空供应公司生产销售给国内和国外航空公司国际航班的航空食品。
7.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销售给特殊区域内生产企业生产耗用且不向海关报关而输入特殊区域的水(包括蒸汽)、电力、燃气(以下称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
不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货退(免)税的7种业务类型《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外贸出口经营秩序切实加强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6]24号文)
1.出口企业将空白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等出口退(免)税单证交由 除签有委托合同的货代公司、报关行,或由国外进口方指定的货代公司(提供合同约定或者 其他相关证明)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的;
2.出口企业以自营名义出口,其出口业务实质上是由本企业及其投资的企业以外的 其他经营者(或企业、个体经营者及其他个人)假借该出口企业名义操作完成的;
3.出口企业以自营名义出口,其出口的同一批货物既签订购货合同,又签订代理出 口合同(或协议)的;
4.出口货物在海关验放后,出口企业自己或委托货代承运人对该笔货物的海运提单 (其他运输方式的,以承运人交给发货人的运输单据为准,下同)上的品名、规格等进行修 改,造成出口货物报关单与海运提单有关内容不符的;
5.出口企业以自营名义出口,但不承担出口货物的质量、结汇或退税风险的,即出 口货物发生质量问题不承担外方的索赔责任(合同中有约定质量责任承担者除外) ;不承担 未按期结汇导致不能核销的责任(合同中有约定结汇责任承担者除外) ;不承担因申报出口 退税的资料、单证等出现问题造成不退税责任的;
6.出口企业未实质参与出口经营活动、接受并从事由中间人介绍的其他出口业务, 但仍以自营名义出口的;
7.其他违反国家有关出口退税法律法规的行为。
企业内控管理不完善给出口退税带来的风险
合同签订前的综合考虑合同条款和出口退(免)税工作中相关税种适用的规定、未来申报的一致性和便利性;
申报过程中,可能存在税务机关不予办理退税且视同内销补税、特殊业务流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购进的材料未分开核算,原材料申报数据不准确等风险;
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未能实现理想的自动化等不完善可能带来税务风险;
部门间协调不合理、沟通不畅通也会带来税务风险,税务人员在进行出口退税工作时需要和如物流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保持沟通,信息传递及时完整,以规避相关资料不实、不一致或时间的上得不及时带来的退税工作不能顺利完成。
税务机关监管、稽查及政策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带来的的风险
企业会有来自税务机关监管的压力,要求企业增值税申报数据、出口退税申报数据、财务统计数据口径一致,互相匹配;有时即使已经申报结束,但是会出现税务机关对以前年度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情况。
同时,企业要积极学习,及时更新,完全了解新政策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应对。
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到 T+搜索>>上找一下答案
相关阅读
最新信息
存货计量单位可以记忆客户吗?比方:有的客户默认按大单位,有的客户默认是小单位。 存货计量单位可以记忆客户吗?比方:有的客户默认按大单位,有的客户默认是小单位。[]
存货计量单位暂无法按客户来记忆。
存货档案默认销售、采购计量。
用友财务通标准版2005总帐系统查询总帐时发现金额翻倍财务通标准版2005总帐系统查询总帐时发现金额翻倍
财务通标准版2005-总帐系统查询总帐时发现金额翻倍
自动编号: | 176 | 产品版本: | 财务通标准版2005 |
产品模块: | 总账 | 所属行业: | 通用 |
适用产品: | 关 键 字: | 启用 | |
问题名称: | 总帐系统查询总帐时发现金额翻倍 | ||
问题现象: | 一财务通用户(8.21版)新建一账套(用新财务制度科目)在记账后查寻生产成本科目(4101)总账时发现发生额是翻了一倍。在期末对账时提示?基本生产成本总账与明细账不平、总账有发生额而明细账是0?。记账前查寻4101科目总账是正确的(含未记账凭证)。此情况是第三个月才发现的,第一个月已记过账并结账过,而现在查寻一月份账(4101)时也发现总账发生额翻翻的问题。现在总账已不能结账。 | ||
原因分析: | 参见答案 | ||
解决方案: | 请检查code表中该科目的非末级科目是否打上了末级标志(bend值是否为真),只用末级科目该字段值才为真。 温馨提示: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欢迎进入用友云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