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结算发票和采购入库单的时候,选择发票和入库单时过滤所有供应商,在结算时提示有不同的供应商,请调整,这个怎么调整呢?
2018-4-19 0:0:0 wondial手工结算发票和采购入库单的时候,选择发票和入库单时过滤所有供应商,在结算时提示有不同的供应商,请调整,这个怎么调整呢?
手工结算发票和采购入库单的时候,选择发票和入库单时过滤所有供应商,在结算时提示有不同的供应商,请调整,这个怎么调整呢?[]您好!得查一下,到底是哪一张发票和入库单供应商不对应,然后再调整--供应商太多了,这个如果能结算通过,会不会影响供应商的往来明细账呢@科航019:应该会有影响,您先少选几个结算,一批一批的来入库单记录与发票记录的匹配:“供应商+存货+数量”相同,且发票中无费用折扣类存货的入库单记录和发票记录为匹配记录。
如选单的记录为不同供应商记录,带入手工结算界面时系统提示。--自动结算的时候15年度和14年度的采购入库单不能自动结算完成,导致总账在途物资科目一直有余额,实际上已经完成入库
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到 T+搜索>>上找一下答案
相关阅读
- T66.1产品,1-4月份固定资产与总帐对帐正常,5月份固定资产与总帐对帐时,固定资产中原值和累计折旧均为0,服务工程发一个“t6按照折旧信息表重算fa_total”语句,执行后固定资原值数是对的了,但累计折旧仍为0,并且本月结帐后下月计提折旧后发现本月折旧与累计折旧均为同一个数(一个月的折旧)2019-5-22 8:0:0
- 固定资产披露表里的累计折旧跟总帐里的数据不符合,总是比总帐里的数据多一个月的,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2019-5-22 8:0:0
- 材料出库单制单时参照入库单可以自动带出入库单单价,因为是食品行业,所以调料上是先从调料仓调拨到现场仓,在从现场仓做材料出库单时,就不能参照的功能,也不能自动找到入库单的单价,所以客户需要是材料出库自动带出入库单的单价。有点急。2019-5-22 8:0:0
- T+升级账套出错:升级超时,线程超时,请重新登录再次升级@服务社区刘佳佳 @服务社区刘小艳2019-5-22 8:0:0
- vtop vm-1 收银机 现在零售POS软件 顾显在扫商品的时候会显示单价 在结算的时候不会显示总价,结完账又可以显示找零金额。打了400说在这边提交一下问题,求解决中,急急急。货都订了要开业了就差这个不行。2019-5-22 8:0:0
- 为什么每次打了最新补丁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昨天晚上更新了84号补丁,现在全部不能用了!!!1-所有的业务单据,选单生成的时候都报错!!!2019-5-22 8:0:0
- 希望T+的下个补丁能够处理下面一些需求:(1)存货中心——业务情况没有“出入库流水账”,查询比较麻烦,还有返回去 存货核算——出入库流水账 那里一个字一个字打出该存货然后查询流水账,操作麻烦,12.1(包括12.1)之前的版本也是,希望以后改进。(2)系统之间ctrl+c和ctrl+v不能好好实现,而且没有右键的复制和粘贴的,操作麻烦,希望能改进。2019-5-22 8:0:0
- 做材料出库单时,无法更改里面的明细,有修改的办法吗。2019-5-22 8:0:0
- t3业务通第一次打开提示正在进入请等待2019-5-13 9:0:0
- T3财务报表模块点不开,第一次双击没有反应,第二次双击提示演示版,软件已经重装过,还是无法解决,怎么处理2019-5-10 7:0:0
最新信息
![一般纳税人多次违规需做辅导期管理](http://yun.kuaiji66.com/zb_users/plugin/MiniTu/noimg.png)
一般纳税人多次违规需做辅导期管理 一般纳税人多次违规需做辅导期管理
《一般人纳税辅导期管理办法》下发后,纳税人对多次出现违规行为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辅导期管理的时间和次数存在疑惑。有多次税收违规行为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否会重新或多次实行辅导期管理呢?
根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主管机关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对下列一般纳税人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1.按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新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小型商贸批发企业。2.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一般纳税人。
![经营计划与预算制度计划书](http://yun.kuaiji66.com/zb_users/plugin/MiniTu/noimg.png)
经营计划与预算制度计划书 经营计划与预算制度计划书
经营计划与预算制度
经营计划与预算制定
由于科学的日新月异,导致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良,促成了近代工业的精细分工与大量生产,从而引起市场剧烈的竞争,企业所赚取的利润也日趋微薄。因此近代企业的经营趋势将由以往“成本决定售价”的旧观念改为“售价决定成本”的新意识。如果企业不能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则非但不能赚取利润,甚至无法继续它的生存。所以,如何使成本降低,获取最大利润乃成为企业界努力的重大课题,一般言之,降低成本不外是改良生产技术与提高工作效率。前者当有赖于技术人员的努力,以及更新生产设备,改善工作方法和开发新而低廉的代替料源。而后者即有赖于实施有效的管理技术,运用经济效益最佳的管理方法,使企业所有的机能与资源获得合理的调配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