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不同账套之间进行报表汇总,好像不能直接有工具进行汇总,是不是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去弄到同一个账套里的不同表页来对表页进行汇总呢?
2019-3-2 18:0:0 wondial想要不同账套之间进行报表汇总,好像不能直接有工具进行汇总,是不是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去弄到同一个账套里的不同表页来对表页进行汇总呢?
想要不同账套之间进行报表汇总,好像不能直接有工具进行汇总,是不是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去弄到同一个账套里的不同表页来对表页进行汇总呢?[]您好!您是在UFO报表里面做吗?那就可以的,您可以设置公式:公式中可以先确定账套--是在UFO报表做的,是不是要从一个账套里边先生成报表然后导出来,到时候再去另一个账套里边其他的表页打开然后再汇总就可以呢?你说的设置公式好像不涉及吧?对应表页的公式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有个疑问是,我从不同的账套已经导出REP格式的报表了,但是在另一个账套的第一个表页打开完了之后点第二个表页再继续想恢复导出的REP格式的报表,但是都是点打开的话,好像那个数据不会跑到对应我鼠标点的表页里去
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到 T+搜索>>上找一下答案
相关阅读
- T+升级账套出错:升级超时,线程超时,请重新登录再次升级@服务社区刘佳佳 @服务社区刘小艳2019-5-22 8:0:0
- vtop vm-1 收银机 现在零售POS软件 顾显在扫商品的时候会显示单价 在结算的时候不会显示总价,结完账又可以显示找零金额。打了400说在这边提交一下问题,求解决中,急急急。货都订了要开业了就差这个不行。2019-5-22 8:0:0
- 为什么每次打了最新补丁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昨天晚上更新了84号补丁,现在全部不能用了!!!1-所有的业务单据,选单生成的时候都报错!!!2019-5-22 8:0:0
- 材料出库单制单时参照入库单可以自动带出入库单单价,因为是食品行业,所以调料上是先从调料仓调拨到现场仓,在从现场仓做材料出库单时,就不能参照的功能,也不能自动找到入库单的单价,所以客户需要是材料出库自动带出入库单的单价。有点急。2019-5-22 8:0:0
- 固定资产披露表里的累计折旧跟总帐里的数据不符合,总是比总帐里的数据多一个月的,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2019-5-22 8:0:0
- T66.1产品,1-4月份固定资产与总帐对帐正常,5月份固定资产与总帐对帐时,固定资产中原值和累计折旧均为0,服务工程发一个“t6按照折旧信息表重算fa_total”语句,执行后固定资原值数是对的了,但累计折旧仍为0,并且本月结帐后下月计提折旧后发现本月折旧与累计折旧均为同一个数(一个月的折旧)2019-5-22 8:0:0
- 做材料出库单时,无法更改里面的明细,有修改的办法吗。2019-5-22 8:0:0
- 希望T+的下个补丁能够处理下面一些需求:(1)存货中心——业务情况没有“出入库流水账”,查询比较麻烦,还有返回去 存货核算——出入库流水账 那里一个字一个字打出该存货然后查询流水账,操作麻烦,12.1(包括12.1)之前的版本也是,希望以后改进。(2)系统之间ctrl+c和ctrl+v不能好好实现,而且没有右键的复制和粘贴的,操作麻烦,希望能改进。2019-5-22 8:0:0
- t3业务通第一次打开提示正在进入请等待2019-5-13 9:0:0
- T3财务报表模块点不开,第一次双击没有反应,第二次双击提示演示版,软件已经重装过,还是无法解决,怎么处理2019-5-10 7:0:0
最新信息
研发费用核算是高新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关键 研发费用核算是高新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关键 2013年12月31日,北京市国、地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研究开发费用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公告〔2013〕第27号)明确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应设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用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否则,“不得享受高新技术”。该文件系首次明确研发费用辅助账将成为高新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必要条件,鉴于2013年以来国家不断收紧的高新企业税收优惠执行口径,作为高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北京地区,其做法势必成为各地主管机关的通行做法。本文重点剖析北京国税局第27号公告出台的原因及潜在影响。 一、准确归集研发费用是高新企业享受两大所得税优惠的前提 科技类企业是我国税收优惠最为集中的行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最为重要的两个税收优惠政策为:(一)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企业进行“三新”开发形成的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50%,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依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第十条规定,科技企业获得高新企业资格,需要在知识产权、高新收入、研发费用等六个方面达标,其中,对研发费用的要求尤为严格,依据该条第四款规定,申请企业近三个年度的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需符合以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高新企业资格三年后到期,通过复审方能维持优惠,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主管部门“复审时应重点审查第十条(四)款”,也即上述研发费用比例指标。由此可见,研发费用指标是高新认定、复审中主管部门最关注的指标。 科技企业取得高新企业资格后,理论上来讲,就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但是国家为了确保研发费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 》(国税发〔2008〕116号)中对研发费用的财务核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依据文件第二条规定,申请企业须为“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文件第十条规定,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同时必须规定准确归集填写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申报的研究开发费用不真实或者资料不齐全的,不得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主管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申报的结果进行合理调整。 二、2013年以来高新大检查暴露高新企业研发费用指标存在诸多问题 2008年以后,各地主管机关在执行高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中执行口径不一,随着2012年以来国家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以“营改增”为代表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速推行,国家税收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国家实现税收目标形势严峻。 2013年初,科技部、部、税务总局决定联合发起一次自2008年以来最为广泛的高新大检查,发布了《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国科发火[2012]1220号)。 在1220号文件中,研发费用辅助账首次被明确列为检查项目,1220号文附件1《检查重点内容》第五条规定:“主管机关将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要求设置研发费用辅助核算帐目,是否按规定分项归集并填写《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 随后,各地主管部门按照要求对本地区高新企业展开自查;2013年下半年以来,中央三部门进行了集中检查。检查过程中,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研发费用归集不准确的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此次检查中北京地区被取消的高新企业中有60%以上是企业研发费用不达标。华税通过大量的案例发现,企业在研发费用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未对研发费用进行专帐管理,财务系统中无法体现研发费用; 2. “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科目数额与高新研发项目的研发费用归集数额不一致,“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科目下的金额达不到高新认定标准; 3. 企业研发费用归集不准确,“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的下级科目设置不规范; 4. 只有生产领料单,没有专门的研发领料单,研发领料单设置不规范; 5. 没有完备的审批单作为支撑研发费用分配比例的依据,等等。 事实上,2009年以来,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国家署也先后单独或联合发起多轮检查,研发费用指标始终是暴露问题最集中的方面。同时,我们也发现,在高新认定、复审以及检查中,科技部门的审查重点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等方面,财政和税务部门则比较关注研发费用、高新收入指标;特别是企业取得高新资质后进行税务备案时,税务机关会重点审查企业的研发费用,往往会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研发费用辅助账以证明研发费用符合规定。 三、设置研发费用辅助账已经成为高新企业认定及维持的关键要素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2013年12月31日下发的27号公告明确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应设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用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按规定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辅助核算,没有研发费用辅助账或研发费用辅助账设置不规范的不得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高新企业认定、复审、重新认定中,研发费用辅助账将成为北京地区科技企业申请高新资格的基本条件,同时,在各部门高新检查中,研发费用辅助账也将成为主管部门必查内容,华税提醒广大高新企业应对27号公告予以足够的重视。 与此同时,北京作为我国科技资源最为集中,高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全国6万家,北京8000家),其高新认定执行口径一直以来在全国具有风向标意义,此次出台的27号公告势必很快也成为各省市在2014年高新认定、复审以及重新认定的实际执行标准。 四、研发费用辅助账将成为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基本要求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27号公告规定,不设置研发费用辅助账的企业“不得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所得税税收优惠”理应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高新企业最为重要的税收优惠政策,节税效果显著,尤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13年9月29日发布《财税》(财税〔2013〕70号),将研发人员五险一金、研发成果鉴定费等五项费用纳入加计扣除范围,该政策的节税效果更加突出。[2013]70号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企业在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除了要向科技部门提交材料进行研发项目鉴定外,还要向税务机关进行备案,均要求提供研发费用的归集明细表,而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如前文所述,许多高新企业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在此背景下,设置研发费用辅助账成为高新企业证明研发费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唯一途径。 如今,27号文颁布实施后,相关企业如果不能提供规范的研发费用辅助账,即将到来的2014年研发项目鉴定以及后续的税务备案恐难以被科技部门、税务主管部门认可,企业也将难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带来的税收利益。 五、总结 2014年对于高新企业而言,面临认定、复审、重新认定以及各部门检查的复杂局面,主管部门在税收任务严峻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双重背景下,势必压缩高新企业数量。华税建议:为了继续享受高新企业税收优惠利益,高新企业应该规范研发费用设置,准确核算,同时切实管理好各项凭证、材料,尤其应设置研发费用辅助账,以证明研发费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高新企业继续享受15%的税收优惠以及顺利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带来的利益